快讯播报
湖北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快讯
- 2024-06-19 16:12
-
目前,由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异形不锈钢丝》行业标准(项目编号为2022-1671T-YB);由福建青拓特钢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高强度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盘条》行业标准(项目编号为2023-0223T-YB);由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金刚网用不锈钢盘条》行业标准(项目编号为2023-0787T-YB);由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易切削不锈钢盘条》行业标准(项目编号为2022-1288T-YB)4项行业标准已完成送审稿。 经研究,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定于2024年7月9日-11日在湖北襄阳召开上述4项行业标准审定会。
- 2024-01-12 09:40
-
1月1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吸收新会员的议案。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决定吸收方同舟控股有限公司、湖北立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金安不锈钢钢铸造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柏美智慧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汾渭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8家单位为新会员,吸收夏农同志为个人会员。
湖北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
按综合排序
市场行情 价格汇总
-
1月8日(14:50)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8 14:54
-
1月8日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8 10:43
-
1月7日(14:50)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7 14:53
-
1月7日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7 10:55
-
1月6日(14:50)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6 14:49
-
1月6日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6 10:53
-
1月3日(14:25)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3 14:25
-
1月3日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3 10:18
-
1月2日(15:00)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2 15:00
-
1月2日武汉市场焊管价格行情
焊管脚手架管 2025-01-02 10:55
-
1月8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5-01-08 09:41
-
1月7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5-01-07 09:43
-
1月6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5-01-06 09:52
-
1月3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5-01-03 09:45
-
1月2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5-01-02 09:42
-
12月31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31 09:42
-
12月30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30 09:42
-
12月27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7 09:42
-
12月26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6 09:41
-
12月25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5 09:41
-
12月24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4 15:12
-
12月23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3 09:41
-
12月20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20 11:45
-
12月19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9 14:13
-
12月18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8 10:46
-
12月17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7 09:41
-
12月16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6 09:44
-
12月13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3 09:57
-
12月12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2 10:05
-
12月11日Mysteel300系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汇总
2024-12-11 12:56
湖北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相关资讯
-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表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热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聚焦
-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表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热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钢材
-
2005年11月19日,河北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同意组建新唐钢集团的批复,业内关注已久的河北钢铁产业重组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河北省国资委将所持有的宣钢、承钢的全部国有资产整体划入唐钢进行整合,组建新唐钢集团(沿用“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新组建的唐钢集团2010年综合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质精品板材基地、忧质结构钢生产基地和钒钛制品基地。 作为全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钢铁产业重组己研讨了多年,为什么到现在才进入实质性阶段?重组的方式是否合理?下一步的重组对象是谁?整合过程中还有哪些障碍?重组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再认识。 一、河北钢铁产业重组历程的简单回顾 河北钢铁工业是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在投资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河北钢铁工业发展很快。1999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2年突破2000万吨,20004年突破5000万吨,2005年突破7000万吨,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0%。在生产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唐钢、邯钢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各自投资100多亿元,基本上完成了对现有系统的革新改造,实现了技术装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化、过程控股自动化,扁平材比重已达到国际钢铁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2004年全行业实现利润140亿元,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是,河北钢铁工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没有根本转变。截止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202家钢铁企业,其中民营企业的钢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达57%。钢铁产业的结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较弱,这与第一产钢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缺少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在稳定产品与原燃材料市场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三是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耗高、污染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四是铁矿、焦炭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电力及运输紧张,瓶颈制约凸显,对企业生产和发展构成影响。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对河北钢铁产业进行重组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从“九五”初期开始,河北省就着手制定钢铁产业重组规划。1995年12月,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实施加快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对钢铁产业联合重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原河北省冶金工业厅组织了多次可行性论证,1999年5月19日,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组建河北钢铁集团的初步方案》。2000年4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重组工作进入了快车道。2000年5月18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复,将省内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化钢铁集团限责任公司、承德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分别称为唐钢、宣钢、承钢、石钢、邢钢)等5家企业的全部国有资产合并,由河北省国资委做出资人,设立国有独资的“河北唐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河北省“大集团办”正式批准了集团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省委组织部下达了人事任免通知。不过,受种种原因影响,“河北唐钢集团”并没有挂牌成立。2001年6月,在国家经贸委上海宝钢集团联合重组经验座谈会之后,河北省又提出将原省政府已经批复成立的河北唐钢集团与邯郸钢铁集团进行合并,组建一个集团。经过一年多的研讨论证,2002年9月,河北省经贸委向省政府提交了组建方案。但此时,省内各层面对联合重组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方案也不了了之。2003年,已批复的河北唐钢集团撤销。 2004年底,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钢铁企业整合,培育钢铁龙头,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努力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调整思路。随后,河北省国资委提出了以唐钢、邯钢为核心企业,北部吸收宣钢、承钢,南部吸收石钢、邢钢,组建南北两个钢铁集团的建议。2005年初,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河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方案》,其总体目标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遵循钢铁工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装备大型化、规模经济化、产业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工艺连续化,产品系列化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226”工程,即:构筑两大集团(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建设两大基地(曹妃甸精品板材、承德钒钛制品基地);打造六大产品系列(板带材、优质钢棒材、管材、型材、钢筋和钢材深加工产品系列),使全省钢铁工业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月9日,唐钢、邯钢、宣钢、承钢4家企业的董事长联名上书省政府,提出共同组建一个钢铁集团的方案。至此,省内上下就联合重组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1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由唐钢联合宣钢、承钢共同组建新唐钢集团,并为进一步联合重组做好准备。 与2000年省政府批复的原“河北唐钢集团”组建方案相比,此次由河北北部三家省属企业共同组建的新唐钢集团有两点明显的进步: 第一,管理层次更为简化,整合更为彻底。原“河北唐钢集团”的组织设计是在唐钢、宣钢、承钢三个集团之上再设立一个控股公司型、以资产经营为主的控股集团,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从控制力角度来看,这种联合重组的整合效果可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次新唐钢集团则不同,在实现产权、股权整合,将宣钢、承钢的全部国有资产划入唐钢之后,由集团公司组织,逐步对唐钢、承钢进行辅业改制,对宣钢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将现唐钢、宣钢、承钢集团撤销,沿用“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成立新唐钢集团。唐钢股份、宣钢股份、承德钒钛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与其相并列的还有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实业公司、财务公司、技术中心、国际贸易公司等。集团公司共设八家子公司,在保持各子公司独立经营的基础上,对资金平衡、产品定价、大宗原燃材料采购、技术开发、国际贸易等业务进行统一协调与平衡。 第二,集团公司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原“河北唐钢集团”是以资产经营为主。生产经营权仍集中在各个成员企业手中,各成员企业领导人的人事任免权与集团高管一样,仍由省委、省政府统一管理。与此相反,新唐钢集团除集团公司的高管人员由省政府统一任免、管理外,各子公司的领导均由集团公司任免、委派或向子公司股东大会提出人事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其实行备案管理。 新唐钢集团的成立为河北钢铁工业联合重组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此之前,辽宁省的鞍钢、本钢集团也进行了整合重组。相对而言,由于鞍、本两家企业分属中央和辽宁省管辖,而唐钢、宣钢、承钢同为河北省属企业,后者的整合难度可能更小,进展更快。 二、河北钢铁产业重组过程中的焦点综述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北钢铁产业在重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其中,必然存在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或争议,综合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组整合方案:是组建一个集团还是组建南北两个集团 “九五”末期,河北省重点钢铁企业主要是六家省属企业。原河北省冶金厅提出了南部以邯钢为核心,吸收石钢、邢钢,北部以唐钢为核心吸收宣钢、承钢组建两个集团的方案。主要理由是,两个集团核心企业各是一家大型企业,优势比较明显,易于集团内部协调,便于操作。但受转轨时期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上工艺不配套,当时宣钢正处于一个非常困难时期,北部集团实力较弱,唐钢、承钢对此提出了异议。此外,当时国务院主管领导又提出了由邯钢联合河南安阳钢铁公司及山东等地的企业进行跨地区重组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由唐钢牵头,联合宣、承、石、邢四家企业组建“河北唐钢集团的方案”。但由于对新集团的财政优惠政策、宣钢扶持政策等一直没妥善解决,这个集团一直没有挂牌。 从2001年开始,又提出了全省组建一个集团的方案。但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理由是:唐钢、邯钢两家企业规模相当,地域跨度很大,集团核心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难于协调操作,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集团内部具体的管理和运行将会遇到很多阻力。此外,唐钢、邯钢同处发展时期,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又无大的区别,摆布不好会受影响。总体来讲,在当时组建一个集团的方案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应该说,河北省内组建一个集团或南、北两个集团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从2004年开始,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首先是国家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随后是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但对企业触动最大的是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内钢材市场形势突变。据统计,2005年9月,河北钢铁行业月度利润同比降幅达17.3%,初步估算全省将减少利润40亿左右[1]。除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条件外,资源与物流条件、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已成为影响获利水平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技术,最大范围对省内的钢铁资源进入彻底整合,成为提高河北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此外,石钢、邢钢已相继完成企业改制工作,国有产权比重只有20%左右,邯钢整合这两家企业不会形成控制力,组建南部集团已失去意义。 从这些因素来看,河北钢铁产业整合为一个集团更为现实与合理。 2.企业改制与产业重组的关系:先改制还是先重组 对企业改制与产业重组的关系,河北钢铁业内向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制度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率的根本症结所在,不解决这一问题,其他任何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找到国有企业的出路,因此,国有企业不进行彻底改制,重组没有实质意义。相反,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现实环境中,河北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包括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缺少龙头企业、过度竞争,企业改制并不能解决这些迫切的问题,相反,产权过度分散反而会使这些矛盾更加激化。因此,应首先进行产业重组,然后再对新集团进行整体改制。 在对企业改制与产业重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各企业对重组工作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2000年组建“河北唐钢集团”时,有的企业明确提出了先改制、后进入集团的要求,2004年提出组建南北两个集团时也有这种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邢钢、石钢先后进行了企业改制工作。“改制派”认为,“先改制,后重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业组织效率,但将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产业重组成本会更低。孰优孰劣?河北省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做了两种选择。 3.企业自愿和政府意志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自愿 提到产业重组,提到组建集团,许多人往往会想到“拉郎配”和“政府干预”。的确,这种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初非常普遍。但政府干预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在河北钢铁工业重组过程中,政府部门一直在强调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能搞会上同意,会下报怨。这种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企业的赞同。但是,也有一些同志认为,省内骨干钢铁企业都是国有独资企业,政府或国资委是企业真正的“老板”,企业领导人不过是“打工仔”,处置企业的资产,老板不说话,让打工仔决定,显然有点说不过去。此外,短缺时代没有真正结束,钢材走俏,各家日子都非常好过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再为自己找一个婆婆。因此,搞产业重组,政府必须敢做敢为,不能都听企业的。这次新唐钢集团的组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产业重组过程中的一种无奈:四家企业的董事长提出了愿望,政府就顺水推舟送了个人情。 从河北钢铁产业重组过程中可以看出,没有绝对过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重组。应该说,中国钢铁工业重组时代刚刚来临,河北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顺应了这种变动趋势。 4.产业重组另一半:对民营企业如何进行重组 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总产量占全省钢产量一半以上,并在唐山、邯郸等地呈“产业集群”状态发展。王天义、张建忠[2]2002年对其成因和发展前景进行过研究分析。河北民营钢铁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十分相似,装备水平普遍较低,以生产窄带钢、焊管、连铸钢坯及棒线长材为主,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但是,由于其运营机制比较灵活,企业效益较好,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这些企业大多没有成长后劲。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对民营钢铁企业进行整合难度更大。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装备水平太差,基本在国家产业政策淘汰标准之下,设备残值没有变现能力,按产业政策进行技术改造又没有资金来源,总体处于进退两难境地。针对这种状况,《河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增长方案》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按照“先整合后改造,积极扶持、壮大、发展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思想,在三个层面上引导和推动全省钢铁企业以现有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产和专业化分工为纽带,通过互相持股、参股等形式进行重组整合。新唐钢集团组建方案也提出,在完成内部整合和改组改制的基础上,适时整合地方民营钢铁企业,结合首钢搬迁,推动华北地区钢铁企业重组。据了解,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在唐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唐钢正在以总产能不增加为前提,对唐山境内部分民营企业整合做准备工作。到2010年,河北省内202家钢铁企业将整合为40家左右,全省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将占全省总量75%以上。 三、组建新唐钢集团的积极意义 组建新唐钢集团是河北钢铁产业重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仅对整合省内钢铁资源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将对华北钢铁产业组织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组建新唐钢集团顺应了国内外钢铁产业组织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钢铁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正在迅速扩张。对各企业在建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未来两年内,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的企业约有15—20家。“千万吨大钢”将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主流规模。3—5家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将成为左右产品及原材料市场的主导力量。2003年,宝钢就提出了“坐三、看四、想五”的发展思路,2004年又提出了进入“世界三强”的目标;2005年,“鞍本集团”组建方案正式出台,总体规模在3500万吨以上;武钢于2005年1月兼并了湖北鄂城钢厂,总体规模达到1700万吨/年,继上海宝钢之后,再次实现了中央企业对地方企业的兼并。同时武钢还积极谋划在广西防城港建设新的大钢,这样其最终规划也在3000万吨以上。此外,国际钢铁巨头或产业集团开始介入中国钢铁产业重组。2005年1月14日,米塔尔集团签订了收购中国钢铁企业的“第一单”,湖南华菱集团成为米塔尔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平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种种迹象表明,国际钢铁集团已将目光转向国内众多钢铁企业,使之成为其国际化布局的棋子。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格局已被打破,“十大钢”的概念是上个世纪的提法,原唐钢、邯钢的行业位次都在下滑。如不尽快进行整合,仍然单打独斗,不仅难以进入由宝钢、鞍钢、武钢等组成的“第一梯队”,而且有被国内外大企业兼并、收购的可能,这样很可能出现“钢铁第一大省”没有自己龙头企业的局面。 2.新唐钢集团具有明显的整合优势 资源优势是河北钢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河北省最重要的钢铁资源是唐山地区的冀东铁矿和承德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如果不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在大集团的统一控制下进行规模开采和利用,而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把这些资源的控制权转让出去,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基地,河北钢铁工业做大做强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整合首先是对资源的整合。 现有在建项目投产后,新唐钢集团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吨/年。“十一五”末,生产规模有望达到3000万吨/年,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先期组建集团的三家国有企业的产品即有分工又有互补优势,不仅可以形成品种齐全的板材和长材系列,而且涵盖钒钛、不锈钢等领域,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由于实行统一的国内外市场营销战略,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定价等环节的谈判地位和市场影响力更具优势,避免受制于其他企业;集团公司实行统一的技术与产品开发战略,可以使企业的创新风险与开发成本大幅度降低。 新唐钢集团按母子公司体制建立。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为利润中心,子公司下属生产单位为成本控制中心。三个中心各司其职,协调运作,最终实现河北钢铁产业由集群化发展向集团化经营方式的转变,完成省内产业整合任务。 3.组建新唐钢集团是控制河北境内新一轮无序扩张的重要举措 在相对成熟的产业组织结构中,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市场组织功能,这是区别于普通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标志。通过不同的联接纽带,企业集团可以把众多的大、中、小企业松紧而有度地联系在一起,按专业化分工原则分成不同的层次,形成一种既相对稳定,又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有序市场结构。在不过分排斥竞争、干扰市场价格信号的同时,通过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频率和交易成本,并减少了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企业集团灵活的产权机制和技术导向作用,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产业升级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的执行者和引路人。随着国内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大型企业集团将逐步取代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成为市场秩序的自发管理者[3]。 冶金行业主管部门撤消后,各级政府缺乏有效的手段对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协调与平衡,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使这一矛盾更为突出。这是近年来河北钢铁工业散乱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唐山、邯郸地区情况尤为突出。要想解决这一矛盾,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应主要依靠大型企业集团的市场组织功能来规范和引导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各企业都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不加快集团组建后内部整合进程,各企业新的发展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后,必将形成新一轮无序扩张。因此,新集团组建工作应尽快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对民营钢铁企业重组整合的步伐也要加快。 4.新唐钢集团的组建对华北地区产业重组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华北地区是国内钢材生产加工和消费相对集中的地区,但产业集中度较低,除唐钢外,较大的企业主要有首钢、包钢、邯钢、太钢不锈等,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相比,缺少像宝钢、鞍钢那样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头企业。首钢搬迁,与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大钢,至少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形成规模优势,因此,华北地区行业重组的难度较大。新唐钢集团的组建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从现有生产规模、资源和物流条件等因素考虑,新唐钢集团在3—5年内,将成为继上海宝钢集团和辽宁鞍本集团之后又一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不仅成为河北省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的主要推动者,也必将成为华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织者。最近,北京市与河北省、首钢与唐钢的高层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借助首钢搬迁和曹妃甸合资钢铁项目,全面推进本地区的联合重组工作。新唐钢集团的组建可以说是先行一步,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在此基础上,把首钢、邯钢结合进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总体规模达到6000万吨的大型集团。这对稳定华北地区钢铁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对于河北钢铁产业现状与重组进程,大多数业内人士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达成共识: 第一,钢铁产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河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二,冀东铁矿、承德钒钛磁铁矿是河北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所在,不能轻易失去控制权; 第三,大型企业集团在推进产业重组,稳定市场秩序方面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 第四,要积极发展、壮大新唐钢集团,使其能够在3—5家国内龙头钢铁集团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五,曹妃甸是河北钢铁乃至全省经济的桥头堡。 组建新唐钢集团仅仅是河北钢铁产业重组的起点,后面的工作还非常艰巨。为了加快新唐钢集团的整合步伐,最大限度提高整合收益,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结构调整与产业重组进程,河北省政府应在相关政策上予以强力支持: 1.鉴于新唐钢集团在地区重组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河北省政府对其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对集团内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可用于集团发展。同时,授予集团公司投融资权力,自主决定企业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建设及对外投资活动。 2.全力支持首钢、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钢铁项目,在此基础上与首钢总公司积极合作,全面推进华北地区钢铁工业结构升级进程。在河北地方钢铁企业重组过程中,新唐钢集团也要发挥更大作用。 3.产业重组与企业改制工作统筹安排。新唐钢集团挂牌后,要对企业改制工作进行整体考虑,加快唐钢、承钢分离辅助工作,并及早对宣钢进行股份制改造。必要时可以引进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把改制与技术引进、结构调整等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快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4.在进一步提高唐钢股份、承德钒钛两个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的同时,在完成集团组建、内部整合后,可以整体考虑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问题,集中力量支持各子公司关键结构调整项目。 5.考虑到新唐钢集团繁重的技术改造任务和曹妃甸投资需求,借鉴四川省政府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中支持攀钢集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唐钢集团予以重点支持。 6.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出发,保护并合理使用境内铁矿及其他资源。河北北部地区已探明贮量在2000万吨以上的矿山由新唐钢集团统一规划管理,并规模开采、利用。 。
钢材
湖北不锈钢工业焊管价格相关关键词
- 绍兴410不锈钢价格
- 台州304不锈钢价格
- 慈溪不锈钢中厚板价格
- 南昌不锈钢槽钢价格
- 常州不锈钢扁钢价格
- 西宁热轧钢带价格
- 西安压延钢带价格
- 北京403不锈钢价格
- 温州403不锈钢价格
- 合肥热轧钢带价格
- 无锡304不锈钢价格
- 西宁420不锈钢价格
- 诸暨压延钢带价格
- 武汉不锈钢扁钢价格
- 龙港403不锈钢价格
- 乌鲁木齐压延钢带价格
- 广州410不锈钢价格
- 沈阳不锈钢槽钢价格
- 乌鲁木齐不锈钢线材价格
- 淮安410不锈钢价格
- 江苏不锈钢圆钢价格
- 武汉403不锈钢价格
- 金华316不锈钢价格
- 拉萨不锈钢线材价格
- 瑞安不锈钢槽钢价格
- 石家庄304不锈钢价格
- 南宁403不锈钢价格
- 衢州316不锈钢价格
- 建德201不锈钢价格
- 余姚304不锈钢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