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国家能源集团炼焦煤价格

更新时间:2025-01-09

快讯播报

国家能源集团炼焦煤价格快讯

2023-06-29 17:32

6月29日蒙古国进口炼焦煤市场震荡偏强运行。蒙古国总理到访国家能源集团总部,双方就启动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至中国甘其毛都口岸边境铁路建设问题进行坦诚沟通,跨境铁路计划于2024年投入使用。现甘其毛都口岸:蒙5#原煤1120,蒙5#精煤1470,蒙4#原煤1020,蒙3#精煤1320;策克口岸:马克A880,马克西950,欧斯克A730,南戈壁A800,,泰拉原煤1000;满都拉口岸:主焦精煤1090,1/3焦原煤760;二连浩特口岸:蒙5#原煤1120。(单位:元/吨)

2024-05-15 13:49

据印度JSW集团最新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煤炭总产量313万吨,环比下降7.7%,同比下降7.4%。其中,炼焦煤总产量240万吨,环比下降10.8%,同比下降9.8%。该季度煤炭销售总量306万吨,环比下降8.9%,同比下降13.3%。其中,炼焦煤总销量259万吨,环比下降 1.9%,同比下降7.5%。

2024-01-15 12:57

据印度JSW集团最新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煤炭总产量339万吨,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2.3%。其中,炼焦煤总产量169万吨,环比下降4.9%,同比下降2.5%。该季度煤炭销售总量336万吨,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2.1%。其中,炼焦煤总销量264万吨,环比下降 1.5%,同比增长 5.1%。

2023-10-16 10:01

10月16日据内蒙古能源局信息,自10月15日零时至次年4月14日24时,各露天煤矿严格落实采暖季“晚八早十”夜间禁采要求。Mysteel调研获悉,乌海地区多数露天煤矿仍处于停产状态,且自2.22煤矿事故后为保安全露天煤矿均未恢复夜间生产,此次禁止夜间开采对乌海炼焦煤总体产量无明显影响。

2023-09-14 17:39

【Mysteel晚餐:钢材库存连降5周,秦皇岛多家钢厂烧结机停产】本周钢材总库存量1579.4万吨,环比降37.04万吨,连续5周下降;本周山西炼焦煤矿原煤日产138.49万吨,较上周减少4.58万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征求《煤炭行政处罚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

国家能源集团炼焦煤价格

市场行情 价格汇总

国家能源集团炼焦煤价格相关资讯

  • 瑞达期货:焦煤考虑回调择机短多

    需求方面,焦炭三轮提降落地,钢厂高炉开工下滑,铁水产量低位震荡,焦企出货缓慢,限产范围扩大,炼焦煤线上竞拍成交走弱,价格松动,炼焦煤存下调预期消息面来看,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监局山西局省能源局引发通知表明,山西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煤矿“三超”专项整治,随着部分煤矿集团下发要求,煤焦供应存收紧预期进一步升温,盘面强势上行策略建议:隔夜JM2405合约窄幅震荡,一小时MACD指标显示红色动能柱扩散,续涨驱动有待观望,但需求支撑较强,操作上考虑回调择机短多,请投资者注意风险控制。

    机构

  • 【窑街煤电】预计节后炼焦煤市场持稳运行

    边缘煤的价格还是波动很快后续可能优质主焦煤与配焦煤的价格差距会不断拉大 综上,无论从宏观经济角度,还是供需关系分析,炼焦煤市场都是一个高位窄幅波动的趋势总体还是平衡偏紧的,短期价格持稳居多,往后看,价格重心依然会往上走 企业简介: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兰州西宁城市群黄金节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是由始建于1958年8月的窑街矿务局整体改制重组成立的国有大型煤炭能源企业,股东为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

    炼焦煤

  • Mysteel:2023新春团拜会——煤焦临汾站

    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方面是对中国进口炼焦煤的概述,其中提到过去5年期间中国主要进口国来自蒙古、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及印尼等国,在2022年进口格局发生变化,进口国家主要来自蒙古、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去年在美国、加拿大煤价长期倒挂的情况下,俄罗斯煤逐步成为海运炼焦煤主力军,同比增幅95.6%蒙煤在中蒙两国不断推进下,进口量居于首位,全年进口量2561万吨,同比增幅达82.5%;第二方面介绍了各个进口国的资源分布情况(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蒙煤主要有四大通关口岸,甘其毛都,满都拉,二连浩特主要进口主焦煤,策克口岸进口1/3;然后是俄罗斯煤,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的主要集团是KSL、Mechel、埃尔西等企业,进口煤种主要有K4,伊娜琳,丹妮湾,Elga,K10,GJ;最后是澳大利亚煤,主要的矿山有BMA、英美资源、捷琳巴、兖矿、South32、博地能源、嘉能可等公司,合计产量占澳洲炼焦煤总产量的90%以上,第三方面是对2022年市场的回顾与2023年的展望,先是从价格方面做了概述,总结起来就是价格整体呈现前高后低年尾阶段性反弹,中俄常年保持价差中澳价差由正转负,全年以降库为主导12月开始累库,后是对2023的进口市场展望,供应端蒙古方面,今年蒙煤增量约1500-2000万吨,累计全年进口量4000-4500万吨,在澳煤不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蒙方进口大概率占比超50%以上;海运方面,预计进口量持平或者小增;总体炼焦煤供需走向宽松,全年炼焦煤市场重心逐步下移过程,上半年炼焦煤价格缓慢下降,下游低库存以及高炉复产过程对炼焦煤需求阶段性增加,同时会有阶段性反弹行情,进口炼焦煤在港口/口岸库存的调节下,价格波动保持相对韧性。

    2023年我的钢铁网新春团拜会

  • 煤炭出口税下调至3% 煤炭市场影响有限

    然而,由于中国煤炭出口权实行管理,煤炭出口市场并未放开另外,中国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价格倒挂在7%以上,即使关税下调优势也不明显,而希望通过加大出口、改善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效果或微乎其微 中国煤炭出口的范围并不广,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品种为炼焦煤及其他烟煤目前中国拥有出口资质的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四家企业。

    行业资讯

  • 瑞达期货:焦煤焦炭探底回升 强势拉涨

    消息面:(1)近期,加拿大泰克能源集团在其季度会议中指出,2015年1季度该集团累计完成炼焦煤生产680万吨,同比增加1.5%;完成炼焦煤销售680万吨,同比增加9.7%二季度,泰克集团将以109.5美元/吨的价格出售合同炼焦煤550万吨(2)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4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国内二级冶金焦价格760.7元/吨,与4月中旬相比下跌13.1元。

    研究报告

  • 下游需求萎靡 焦炭小幅下跌

    据我的钢铁网监测:(1)近期,加拿大泰克能源集团在其季度会议中指出,2015年1季度该集团累计完成炼焦煤生产680万吨,同比增加1.5%;完成炼焦煤销售680万吨,同比增加9.7%二季度,泰克集团将以109.5美元/吨的价格出售合同炼焦煤550万吨(2)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4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国内二级冶金焦价格760.7元/吨,与4月中旬相比下跌13.1元。

    数据

  • 高峰:鲁西南煤市稳中向好 部分品种价格小幅上涨

    上周五(10月24日)兖州煤业发布的最新一期鲁西南煤炭价格和库存指数显示,受取暖煤需求集中释放和良好市场预期提振,上周鲁西南煤炭市场稳中向好,煤企库存持续回落,山东能源集团统一上调部分品种炼焦煤和动力煤出矿价格10-20元/吨随着周边省份炼焦煤价格回升,预计下月山东地区炼焦煤整体价格小幅上行 随着地方政府落实执行国家限产政策,年底前完成生产任务的矿井将陆续减产或提前安排检修计划,资源供给减少。

    专家评析

  • 高峰:虽然下游刚需仍较疲弱,但全国炼焦煤上调已成定局

    山东能源集团、大屯煤电集团昨日已向部分精煤品种的用户发出涨价20元/吨的通知,黑龙江龙煤集团拟上调炼焦煤出矿价格20-30元/吨虽然目前下游钢焦市场仍较疲弱,但在一系列国家为煤炭行业托底政策的作用下,市场预期正逐步好转,新一轮的补库行情已经到来,全国炼焦煤价格阶段性的普遍上调局面基本形成 钢焦产品价格应势而动据我的钢铁网跟踪分析,10月11日至10月22日,上海建材市场现货螺纹钢综合报价由2800-2830元/吨上涨至2880-2910元/吨,涨幅80元/吨和2.9%;现货盘螺综合报价由2810上涨至2930元/吨,涨幅120元/吨和4.1%。

    专家评析

  • 2014中国煤焦产业链暨焦化市场研讨会在唐山顺利召开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天祥主持会议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主持会议 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经理张冰先生致开幕词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钞玉科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钞玉科在“2014年炼焦煤市场运行分析及后市预测”的主题演讲中提出,近一年来,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治理环境污染、整治雾霾天气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下,煤焦钢产业链上,无论钢铁行业、焦化行业或是煤炭行业、也无论是钢材、焦炭和煤炭等各种商品都经历了巨幅振荡下跌的行情,无论是资本市场或实体市场,凡与这个产业链有关的各类商品价格和指数均出现了大幅下滑,也让投资者蒙受了不小的财富损失。

    会展

  • 国内各煤种价格基本平稳 秦港库存大幅下降

    预计2014年投产,届时年发电量约400亿度,产值达到200亿元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2011年度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额下达到各有关出口企业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额共计2000万吨,出口企业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数据点评: 各煤种价格基本平稳国际动力煤小幅上涨:国内动力煤价格其他平稳;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微幅上涨;炼焦煤、焦炭、无烟煤和喷吹煤价格基本平稳。

    运销动态

  • 业内人士谈当前我国焦炭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上,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雷云指出,上半年焦炭价格的回升是由于下游需求的增长,需求方库存不足、采购的相对集中和运输困难等因素造成的,支持价格上涨缺乏持久动力。预计下半年焦炭市场将不会大起大落,波动周期缩短,波动幅度趋稳。刘雷云认为,当前我国焦炭出口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来焦炭需求和焦炭生产增长空间有限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人一个平稳发展时期,钢铁生产仍将以转炉钢为主,生铁产量还会增加,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行业还将持续增长,近时期内对焦炭需求量还会有所增加,但随着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各产业焦炭消费的单耗或者总量将日趋下降,预期中国焦炭的生产与消费不会再出现像前几年那样的大起大落。我国焦炭行业发展和焦炭生产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二、钢铁企业配套建设焦炉优势明显,外购焦炭将迅速减少,独立焦化厂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步伐的加快,高炉的大型化、自动化对焦炭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配备干熄焦等先进技术,焦化产品的高效回收,成本最优化,钢铁各工序循环经济的发展,炼焦煤一焦炭一焦(高)炉煤气、蒸汽、水等能源资源高效循环优化利用及发电等,顶替了轧钢加热炉等使用昂贵的重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极大地降低了钢铁生产成本,均促使钢铁企业加快了焦炉配套建设。2005年新建投产焦炉中,钢铁企业配套新建焦炉产能已达到全国新增焦炉总产能的近60%,而且多数企业配备建设干熄焦和蒸汽发电等装置;近期已批准建设的鞍钢、马钢、邯钢新区、曹妃甸钢铁基地规划项目,以及武钢、本钢配套和正在筹划中的几个钢铁大项目,无一不将焦炉配套建设列入其中,且焦炉大型化、现代化趋势明显。马钢、武钢、鞍钢、曹妃甸钢铁基地以及筹划中的钢铁项目,在建和拟建的焦炉均为7米或7.63米大焦炉,且配备干熄焦及蒸汽发电装置等。预期目前产钢500万吨以上大钢铁集团均将全部配套焦炉的建设,可使本企业实现焦炭的自给自足。目前,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外购焦炭约30%左右的比重将逐趋下降至20%~10%左右。 三、国际焦炭贸易量的减少将抑制我国焦炭出口数量 据统计,2006年,除中国以外的国家超过600万吨的兴建焦炭产能增加,主要进口市场对中国焦炭需求都有不同程度地缩减。从主要需求国家及地区来看,随着欧盟内主要钢铁生产国自有焦炭产能的扩大和波兰焦炭供应的逐步稳定,欧盟对中国进口焦炭的依赖性日渐削弱,美国对中国焦炭的需求今年以来也呈下降趋势,年初就加大了从日本和波兰的进口量;巴西CSN钢厂爆炸高炉,减少了进口;印度计划将钢铁产量从2005年的30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亿吨,事实上,目前中国焦炭出口的主要需求来源于印度市场。 四、警惕产量反弹。打压价格 在焦炭及焦化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焦化企业由亏损逐渐转向盈利,尽管一些厂家也仍然采取限产措施,但是在部分地区资源紧张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厂家正在逐步提产,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粗略统计,2006年在建拟投产焦炉37座,总计产能将达206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配套新建大焦炉15座、产能约870万吨,占总计产能的42.23%;独立焦化企业22座,产能1190万吨;其中煤矿集团建设12座,总计产能720万吨,占总计产能的34.95%。尽管一些地区要求继续限产,但是在焦化企业出现利润的情况下,人为性的限产较难达到良好效果。焦炭产量的增长将缓解短期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可能使短期供需平衡的格局再次打破。 五、运输瓶颈难克服,港口库存不会大幅增加 从目前情况来看,焦炭运输紧张局面短期内还难以缓解,而从有关铁路部门获悉,10月份之前运输情况难有太大改观。而夏季是用电高峰季节,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水,多以火力发电为主,铁路运力仍将优先保障电煤的供应,焦炭运输紧张的局面还很难缓解;而南方一些地区夏季多雨,雨水充足有利于水力发电,从而缓解火力发电所需大量电煤的压力,有利于缓解焦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但是南方夏季的暴雨将会对运输情况产生阶段性的不利影响。焦炭运输情况能否缓解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

    钢材

  • 业内人士谈当前我国焦炭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上,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雷云指出,上半年焦炭价格的回升是由于下游需求的增长,需求方库存不足、采购的相对集中和运输困难等因素造成的,支持价格上涨缺乏持久动力。预计下半年焦炭市场将不会大起大落,波动周期缩短,波动幅度趋稳。刘雷云认为,当前我国焦炭出口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来焦炭需求和焦炭生产增长空间有限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人一个平稳发展时期,钢铁生产仍将以转炉钢为主,生铁产量还会增加,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行业还将持续增长,近时期内对焦炭需求量还会有所增加,但随着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各产业焦炭消费的单耗或者总量将日趋下降,预期中国焦炭的生产与消费不会再出现像前几年那样的大起大落。我国焦炭行业发展和焦炭生产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二、钢铁企业配套建设焦炉优势明显,外购焦炭将迅速减少,独立焦化厂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步伐的加快,高炉的大型化、自动化对焦炭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配备干熄焦等先进技术,焦化产品的高效回收,成本最优化,钢铁各工序循环经济的发展,炼焦煤一焦炭一焦(高)炉煤气、蒸汽、水等能源资源高效循环优化利用及发电等,顶替了轧钢加热炉等使用昂贵的重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极大地降低了钢铁生产成本,均促使钢铁企业加快了焦炉配套建设。2005年新建投产焦炉中,钢铁企业配套新建焦炉产能已达到全国新增焦炉总产能的近60%,而且多数企业配备建设干熄焦和蒸汽发电等装置;近期已批准建设的鞍钢、马钢、邯钢新区、曹妃甸钢铁基地规划项目,以及武钢、本钢配套和正在筹划中的几个钢铁大项目,无一不将焦炉配套建设列入其中,且焦炉大型化、现代化趋势明显。马钢、武钢、鞍钢、曹妃甸钢铁基地以及筹划中的钢铁项目,在建和拟建的焦炉均为7米或7.63米大焦炉,且配备干熄焦及蒸汽发电装置等。预期目前产钢500万吨以上大钢铁集团均将全部配套焦炉的建设,可使本企业实现焦炭的自给自足。目前,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外购焦炭约30%左右的比重将逐趋下降至20%~10%左右。 三、国际焦炭贸易量的减少将抑制我国焦炭出口数量 据统计,2006年,除中国以外的国家超过600万吨的兴建焦炭产能增加,主要进口市场对中国焦炭需求都有不同程度地缩减。从主要需求国家及地区来看,随着欧盟内主要钢铁生产国自有焦炭产能的扩大和波兰焦炭供应的逐步稳定,欧盟对中国进口焦炭的依赖性日渐削弱,美国对中国焦炭的需求今年以来也呈下降趋势,年初就加大了从日本和波兰的进口量;巴西CSN钢厂爆炸高炉,减少了进口;印度计划将钢铁产量从2005年的30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亿吨,事实上,目前中国焦炭出口的主要需求来源于印度市场。 四、警惕产量反弹,打压价格 在焦炭及焦化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焦化企业由亏损逐渐转向盈利,尽管一些厂家也仍然采取限产措施,但是在部分地区资源紧张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厂家正在逐步提产,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粗略统计,2006年在建拟投产焦炉37座,总计产能将达206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配套新建大焦炉15座、产能约870万吨,占总计产能的42.23%;独立焦化企业22座,产能1190万吨;其中煤矿集团建设12座,总计产能720万吨,占总计产能的34.95%。尽管一些地区要求继续限产,但是在焦化企业出现利润的情况下,人为性的限产较难达到良好效果。焦炭产量的增长将缓解短期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可能使短期供需平衡的格局再次打破。 五、运输瓶颈难克服,港口库存不会大幅增加 从目前情况来看,焦炭运输紧张局面短期内还难以缓解,而从有关铁路部门获悉,10月份之前运输情况难有太大改观。而夏季是用电高峰季节,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水,多以火力发电为主,铁路运力仍将优先保障电煤的供应,焦炭运输紧张的局面还很难缓解;而南方一些地区夏季多雨,雨水充足有利于水力发电,从而缓解火力发电所需大量电煤的压力,有利于缓解焦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但是南方夏季的暴雨将会对运输情况产生阶段性的不利影响。焦炭运输情况能否缓解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

    历史资讯

  • 世界与中国薄板产品成本分析

    钢材

  • 未来五年世界钢铁市场和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美国国际钢铁协会主席Davidphelps就世界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大事件概览 市场预测通常以展望钢铁需求的趋势开始。然而,本文将首先关注我们的主要兴趣点,即全球钢铁贸易,包括未来几年的贸易量、消费份额及其在今后几年的走向。接着,我们将对过去,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钢铁消费趋势以及中国对世界需求的影响进行探讨。第三个话题将着眼于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变化,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联合问题。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将是钢铁工业的产业联合与寻求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将作为参照。 全球钢铁贸易的过去与现状全球钢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包括钢铁半成品)从1950年的1300万吨迅猛增长到1974年的9000万吨。经过几年的停滞,全球钢铁贸易恢复其增长势头,到2000年时已增长到2.2亿吨。经历再次下滑之后,继续发展并于2005年突破2.5亿吨大关。欧盟内部的钢铁贸易均不计算在这些数字以内,这是因为,从贸易商的观点看来,欧盟内部的贸易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贸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欧盟禁止任何针对联盟内部其他成员国出口的排外、歧视或实行反倾销程序。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问或其它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钢铁贸易量在成品钢材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950年的10%增加到1974年的18%,预计在200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6%。同时,国际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冷轧薄板、中厚板和管材是主打产品。而目前贸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半成品钢材,热轧薄板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两者均将冷轧薄板和中厚板远远甩在了身后。镀锌板也同样赶超了中厚板,并且在几年后还可能赶上冷轧薄板。长材类产品尽管仍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但其在整个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05年的大约五分之一。 全球贸易的预期结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今后五年中,无论是钢材贸易总量还是其在全球成品钢材产量中的份额都会持续增长。然而,正如随后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大型合并的形成以及钢铁企业在世界矿石丰富的区域建造大型半成品厂都将影响独立钢铁商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钢材生产商与客户间的直接贸易比例将增加;其次,在半成品交易中,企业内部转移将比通过国际交易所进行贸易出现更快速度的增长。 周期性波动多年来,无论是钢材生产还是贸易都未能稳定增长,而是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就钢材贸易而言,长期趋势的偏离有时会被过多的贸易事件放大,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钢材表观消费量和钢材贸易量也会受到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以及钢材使用部门的库存量的大幅波动的影响。无需多言,这些波动也会对主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钢材消费/生产趋势详解有些时候,全球钢材产量的趋势走向是迫于强大的结构变化的压力。这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五年发生过。主要成因是全球钢材消费的增长率猛然下跌并随后导致供应方面的严重混乱。这一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供应商必须适应经常性的需求停滞,这就强迫主要的钢材生产商,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艰难的改组。幸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五年中,全球钢材消费再次上扬,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神奇扩张。但是1998年,由于一些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经历了一次恐慌。那些国家用出口淹没了世界市场,引发了主要进口国的防御行为。 尽管如此,全球钢产量于1999年恢复增长,虽然没有能够超越两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平。2000年,产量创造了空前的纪录,随后两年中再次回落,这期间传统钢材生产区域的紧缩并未能抵消中国的快速增长。然而,在2002年后,全球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居首位。无人相信这一速度将会保持到2007/2008后,主要原因如下:(1)如果要提高国内市场价格并且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中国的消费必须与产量持平;(2)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资源出现紧张态势,而新资源的开发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消除所报道的8000万一1亿吨的低效产能,这一状况将被改变。 专题:印度钢材的未来一一消费、产出和贸易。即使全球钢材生产在以后五年中能保持2.5%一3%的适度增长速度,按历史标准计算,这也是有力的增长。这其中考虑了印度较快增长的钢材消费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该国过去六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钢材消费方面,印度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步伐。从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来,印度的钢材消费量从2510万吨上升到3450万吨。要在2012年达到预想的6000万吨,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有显著增长。即便达到这一目标,全部的增加量还是少于从这个世纪开始后每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量。此外,中国钢材消费的飞速增长极大地依赖于进口钢材。中国仍在进口高质量的薄板产品。相反,印度提高产量的长期雄伟计划中设想增加的产量中25%是用来出口的。 考虑到近来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印度拥有铁矿的钢材生产商完全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出口量。然而,铁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长期来说,发现新的铁矿将会破坏目前由于印度国内铁矿石矿藏的比较优势。另外,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样,从印度的钢材出口虽然上涨,但大部分局限于所谓的商品出口。要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还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额外资金投入。2005年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钢材生产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表明,高质量产品的溢价可以抵消要支付的膨胀的铁矿石、炼焦煤以及运费成本。 全球钢材需求及贸易,1999/2000—2004/2005 1999/2000年消费预测与实际消费的比较。如果我们回顾以往这些年所做的钢材市场预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再真实不过了。这些预测所犯的共同的严重错误是未能料想到中国需求和产出的巨大增长。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在其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全球以及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及国家未来五到六年的钢材消费预测。2000年秋公布的预测比当年的实际消费略低,与2001年的实际消费量持平,比2005年的实际消费量要少1.5亿吨。按区域来看,这一预测也低估了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曾预测2005年消费量(指的是钢材产品)将达到1.65亿吨,包含中国在内,但是,实际数字接近2.9亿吨,相差了1.25亿吨。 (2)2000年7月,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动态公司公布,2005年中国(以及北朝鲜)成品钢材的消费预计将达1.325亿吨。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说法,当时北朝鲜的钢材消费不足50万吨,这样计算可知中国的消费量为1.32亿吨,远低于国际钢铁协会给出的数字。这也再次表明,在对中国的预测上,自认为处于领先地位的观察家们离预测的目标差了很大一截。 展望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将尽量避免在对今后五年的全球消费的展望中涉及任何数字。我们的总体预测是全球钢材消费和产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要比近年来的速度放缓。另外,就钢材市场本身而言,仅观察趋势很难做一个五年的短期可靠预测。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的周期性,像之前指出的,这一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材使用者、分销商和服务中心库存的显著变动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波动的发生时间并不能被准确预知。 展望今后五年中,世界钢材贸易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增幅略大于3000万吨。然而,这一增长将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计算时不包括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贸易/消费比率将继续保持25%的水平,或者稍低于此水平,如果排除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 中国钢材贸易的世界影响力如前所述,中国钢材产能的迅速形成并没有导致泛滥其他钢材生产国市场的出口浪潮。尽管诸多带钢厂仍在建设中,中国薄板的出口于2004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又有进一步增加,这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薄板贸易仍有1500万吨的赤字,虽然2005年的赤字要低于2004年,并且只有2003年的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在扁平材方面的赤字并不能使这些产品的未来进口国放心。同样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标准输油管这一品种而言,美国生产商根据贸易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从中国的进口)的421.条款提出了贸易诉讼。然而,布什总统拒绝对这些进口强加配额,尽管这在贸易法案中是允许的。我们认为,中美之间热轧薄板价格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增加。 回顾以往数据,展望未来需求虽然我们并不能信心十足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得出市场的走向。具体包括近期发展、当前形势以及引起重大变化的任何因素。某些因素可以暗示市场的未来走向,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暗示这一走向对整体钢材贸易的未来特别是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商意味着什么。 因果关系链开始于需求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有很多,但只选择一个就够了。2004年到2005年间,需求奇高使得世界许多地区的钢材生产商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价格。钢材的高需求和高价格又使得采矿公司过度提高铁矿石和炼焦煤价格。然而,如果不是当时强大的钢材市场,任何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可能肯定的是,钢材生产商更愿意颠倒起因一结果的次序。在他们的声明中,总是将较高的钢材价格归因于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考虑是他们试图将价格在成本提高前提升,以将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商和采矿公司的巨额收入都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是由中国对钢材的无限需求促成的。 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变化 1997年的秋天,一些东南亚国家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钢材的消费。由于急需现金周转,他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迫于前苏联(多年来,前苏联国家致力于恢复其大型钢厂的产能)的钢材生产商的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样的市场也出现了。 美国钢铁产业合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联合钢铁企业已经处于财务不稳定的状态,原因包括来自大量在建短流程钢厂的激烈竞争以及许多与员工相关的障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的遗留成本,比如大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另外,运行费用也因为严格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大量的工作分类而增加。 1999年和2000年,受大量钢材的支撑,美国钢厂的产品成交量以及半成品钢材(由美国钢厂加工成成品钢材)的进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价格下降了,部分是由短流程钢厂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的。但总体而言,价格的下降是因为一些联合生产商——急需资金周转——开始互相挤压直到某些生产商被迫破产。同时,进口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填补了美国钢材需求和其国内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缺口。这与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没有关系。 详细提及这一案例的原因是因为破产为美国钢铁产业的合并中大量的合并以及成本的猛然下降创造了条件。成本的节省是有代价的,包括现在和以往钢铁产业工人的利益以及对破产钢铁企业将其未完成的职工养老金债务转移到的共同基金做出贡献的美国其他产业的利益。 产业合并如何帮助稳定价格?高需求和近来的产业合并是2004年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钢材生产商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关键因素。随后的那一年,新合并的钢铁产业设法防止价格在2005年中期疲软市场中急速下跌。对于由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卖出的产品,包括回火中厚板、大型材、硅板坯和某些管材产品,价格全年保持强劲。 钢材生产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钢材采购商的需求量。对钢材的需求很不稳定而且不可预知。即使是市场需求与供应量之间的微小差距都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在需求稳定时对市场投放额外的量将会使价格(和供应商的利润)大幅下跌。相反,在需求稳定时保留一些数量不投放市场会提高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收入。 库存能够缓冲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如果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错误判断了疲软市场的持续时间,他们就会惊慌并因为将库存投放市场而加剧价格的下滑。解决价格的重复不稳定的妙方就是高度的产业合并。当主要的生产商联合将综合销售量调整到市场的需求量水平,价格的不稳定性将被消除。这不仅要求高度的产业集中,而且是要求销售商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相互信任。 在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里,消费者对钢材有额外需求,保持价格稳定——甚至是保持稳步上升—一将不需要技巧和外交能力。但是稳定物价在市场低迷时期将不再稳定。在疲软的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商不仅需要由于需求的减少降低自己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留出一定额度便于边际生产者提高产量。并且,他们还需进一步减少销售量以补偿几个月前市场活跃时预订进口的延迟。困难在于所有销售商要根据需求的波动迅速调整总体供应量。 普遍的钢铁产业合并 如前所述,大型钢铁企业间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数量法则达到价格的稳定。在紧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损失惨重的价格变动以后,欧洲和美国的钢材生产商终于认识到,激烈的价格战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极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地区的有作为的企业家意识到想要控制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高度的产业集中(或合并)。 美国 由于沉重的社会成本、繁琐的工作制度以及来自短流程钢厂的有力竞争,几家联合公司走向了破产。一个国外的金融家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成功地以低价收购了破产公司的资产,并且通过摆脱大部分的社会义务和工会工作制度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成本。米塔尔(MittalSteel)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经营的钢铁厂,并且已经控制了位于芝加哥东部的内陆钢厂(InlandSteel)后来完全收购了由这位金融家组合的国际钢铁集团(ISG)的全部。同样地,美钢联(USS)与工会协商大幅降低成本。未组织工会的纽柯(Nucor)并购了一些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盖尔道(Gerdau),本部在巴西的一家大型长材和半成品钢材的生产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是两到三家主要生产商控制了美国钢铁输出总量中从热轧卷板到钢筋的每一种主要产品类别的75%到90%。 欧盟 不佳的市场条件和较低的利润率促使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主要扁平材生产企业合并组成了欧洲钢铁巨人阿赛洛(Arcelor)。在米塔尔(Mittal)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ISG)之前,阿赛洛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商。阿赛洛通过控制巴西长材公司BelgoMineira并于1998年收购半成品以及热轧卷材的大型生产商(图巴朗)CST和专业生产商Acesita,一举成为巴西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在德国,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一些先前由联合公司控制的法国和德国长材生产商被卖给意大利的短流程钢厂,其他卖给了米塔尔(Mittal)。 其他地区 日本和巴西也发生了大型的并购,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主导扁平材市场的大型钢材生产商。许多东欧国家的钢铁产业被国外商家收购,以米塔尔(Mittal)为首,还包括美钢联(USS),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在大部分的长材市场上,包括型材和铁轨,日本、欧盟和巴西的产业都出现了同样的集中化。前面提及的巴西Gerdau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的长材厂,还包括加拿大、南美和欧盟的长材厂。目前,长材主要由短流程钢厂生产。发达国家的大部分联合钢厂(除了米塔尔)撤销了长材生产部门,专门生产高质量板材。在巴西,阿塞洛一家控制了扁平材和长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际合并和财团 在历史上,钢铁生产被认为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跨国界的钢铁投资、收购和合并仍然是外国钢材生产商和投资者的禁忌。然而,也有例外。85年前,卢森堡的Arbed投资了巴西MinasGerais州的一个钢铁厂,生产线材和盘条。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管材专家Mannesmann在同一个州建造了一个钢管厂,意大利的得兴(Techint)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建造了无缝管和焊管厂。随后的10年中,德国短流程的先驱WillyKorf在巴西、美国和特立尼达岛修建了短流程钢厂的同时,新日铁(NipponSteel)和川崎在巴西投资了联合钢铁企业。印度的L.Mittal于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一家钢铁厂,并于20世纪80年代收购了WillyKorf建于特立尼达岛的Iscott线材厂。这就是收购热的开始,并最终使得米塔尔(Mittal)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亚洲、非洲、欧洲(西欧和东欧)和北美都有附属钢厂。20世纪90年代,得兴将总部迁至阿根廷,控制了意大利钢管制造商Dalmine,在巴西、加拿大、日本、罗马尼亚以及委内瑞拉收购或修建了钢管制造厂。近些年来,得兴成立了Ternium财团,它是由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中型钢厂联合组成的。该公司还购买了一些钢铁厂和钢铁设备制造商。 本年度,阿赛洛其在巴西的收购前面已讨论过,在对加拿大联合生产商多发斯科(Dofasco)投标中战胜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竞标成功。这家加拿大公司年产能达到500万吨,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控制着几家大型铁矿。阿赛洛本身成为米塔尔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果成功,米塔尔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亿吨钢铁生产商。阿赛洛的一些意大利大客户已经提出他们的焦虑,并购一旦成功,他们将再也享受不到阿赛洛的长期合同的可靠性以及研发支持。米塔尔以其现货市场交易以及突然的价格变化闻名。对米塔尔而言,这次并购将要求其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但钢铁产业中有谁认为这家公司经不起挑战?好象不多。 亿吨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稳定全球出口价格还很难预测。国际市场上定价一直以来都极富竞争性,主要归因于甩掉暂时国内盈余的“机会主义”钢铁生产商的不断进入。这些企业必须与“专注的”出口商分别开,后者是指传统的西欧和日本企业,他们保持着全球供应商的永久地位。一些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国家也加入进来,成为“1/2或3/4专注的”出口商,这一比例要看国内需求的强势。 海外钢铁投资的另一特征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欧洲生产商建议将钢铁生产的"热端"转移到钢铁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后来全球钢铁消费的减速将这些建议划上了句号,只有一个除外,即在巴西图巴朗建造一家联合板坯厂一一由日本川崎、意大利Finsider和巴西政府的Siderbras组成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的名称为CST(在Arcelor控制下)。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引发了在铁矿藏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和印度修建大规模板坯厂工程的热潮。韩国的Dongkuk、意大利的建厂商达涅利(Danieli)和巴西铁矿石生产商CVRD达成协议要在巴西北部的Ceará州修建一家以直接还原铁为基础的150万吨板坯厂。蒂森克虏伯也承诺要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个深海港口修建一家400万吨的板坯厂。浦项、米塔尔和塔塔也宣布将在印度一些省份修建在1000万一1200万吨范围内的更大的工程。 中国目前粗钢的产量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扩大后的欧盟(25个成员国)的近两倍。不幸的是,2005年产量似乎超过了需求。由于中国是世界剩余的少数几个由供求关系决定钢铁定价的地区之一,所以国内价格垂直下跌(至少到2005年秋天),利润率也陡降,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变为负数。 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另一问题是工厂位置、年代以及规模的不平衡。生产力过剩的区域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以及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同时,快速工业化的东南部,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钢铁制造的生产力。不足。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系统不能满足扩张的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钢铁企业不得不选择花费更高的卡车运输,这加重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这不仅仅是将钢铁产品运送给较远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如何将原材料(铁矿石、炼焦煤和废料)从中国的生产地或港口拖运。运输量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运输体系目前的紧张态势。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虑到中国出现的一些合并,再参考世界范围内合并的等级和公司的规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合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些并购已经是跨省的,这是合并过程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省级政府似乎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权限内可以更直接地控制钢材生产商的作为,并利用其法律和政治影响推动或阻挠公司的计划。 然而,这看起来又似乎合乎道理,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找出解决的办法。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可能就是缓解过去五年里一直占主导的扩张再扩张的紧张状态。在这段缓冲时间内,效率高的企业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收入,而效益差的企业会被否定并逐渐失去财政支持,甚至是省政府的支持。生存下来的企业迟早会观察到稳定的价格对收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些企业将不愿再通过攻击本国市场的竞争者来将自己的销售额最大化。如果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报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尤其是当两到三个竞争者结成报复联盟。这种方式可以允许20个大公司并存。他们仍然会竞争客户,但不会再像强盗似地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 同时,市场上剩余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也推动经营者进行加工程序和产品的创新。外商投资的中国钢材生产商以及以协助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参股形式都可以作为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持中国钢铁工业的持久活力,而不至于变得僵化,毕竟这是由三到四个大型企业长期控制市场后不可摆脱的命运。无疑,高度的产业合并也有缺点,包括决策的官僚主义,对变化的市场条件反应速度慢,也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只需要观察电子产品巨人西门子、索尼和东芝在日新月异的消费产品市场上与弱小但灵活的对手竞争时表现的无力就可以明白。 欧盟和美国稳定钢铁价格的实践 将销售者看成一个集体,价格永远优先于数量。所以,主要的销售商之间发扬集体精神是很重要的。美国和欧盟的主要钢材生产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是否在市场下滑时能齐心协力保持价格不下跌还不得而知。 欧盟的价格规则由于2004年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受到了影响。目前美钢联、米塔尔和俄罗斯钢铁公司都加入了薄板和中厚板产品的定价过程,结果便不如扩大前明朗,那时四个大生产商控制了大部分的扁平材销售。长材市场也一样,欧盟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公司要比美国市场上多。欧盟的多数钢材产品售价比美国的低。 美国也同样面临在市场疲软时保持价格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附加费征收体系的不一致。联合和未联合的薄板生产商采用不同的价格计算原理,最后结果往往不匹配。因此,2005年中期板坯价格的陡降就导致热轧卷材的价格猛跌,虽然板坯价格主要是影响短流程钢厂的成本。不过,某些产品线如剪切板和大型材,两到三个生产商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多数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是中国价格的两倍高的水平。 这一高于国际水平的高价引起大家的质疑,钢铁工业的合并对一国的钢铁使用部门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比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是不是将价格推得太高,对美国制造业的某些部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呢?难道美国钢铁生产商眼光短浅,只看到了下一季度的利润吗?难道他们常常提及的对服务于客户的完美“供应链”的关注只是充当大会和公共演讲内容的空泛言辞? 针对2004年对高扬的钢材价格的种种抱怨,美国钢材生产商给出的一种慷慨激昂的回应是钢铁购买者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商的损失基础上享受了低价格,现在应该由生产商来享受这种优待了,购买者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种回应提到了钢铁使用者的警告,说他们的客户拒绝接受高价格并威胁要从钢铁价格相对合理的国家购买钢铁产品。美国的钢铁生产商表示很同情使用钢铁的厂商输给国外竞争者造成的商业损失,但却将这损失归罪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竞争。他们宣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外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所给的补贴以及对货币的操控。 幸好,2003年末201条款取消后,美国总统办公室并未答应钢铁工业要求增加贸易干涉的请求。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保护主义,所以并不能保证总统会在长时间内,甚至是下一个五年内不愿更多地保护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出口商应该充分考虑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背景,不要突然问大量出口,以免打破自由贸易的脆弱安宁。 这些评论并不是想要警告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能放松对美国保护主义的警惕。这一领域与政治和传统是相关联的。对美国钢铁贸易的预测应该不仅仅限于趋势走向和周期性变化。还应该判断将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政治力量的强弱。就像在中国,对贸易的政治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任何想要成功的出口商都是非常必要的。 。

    热点及评述

  • 未来五年世界钢铁市场和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美国国际钢铁协会主席Davidphelps就世界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大事件概览 市场预测通常以展望钢铁需求的趋势开始。然而,本文将首先关注我们的主要兴趣点,即全球钢铁贸易,包括未来几年的贸易量、消费份额及其在今后几年的走向。接着,我们将对过去,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钢铁消费趋势以及中国对世界需求的影响进行探讨。第三个话题将着眼于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变化,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联合问题。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将是钢铁工业的产业联合与寻求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将作为参照。 全球钢铁贸易的过去与现状全球钢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包括钢铁半成品)从1950年的1300万吨迅猛增长到1974年的9000万吨。经过几年的停滞,全球钢铁贸易恢复其增长势头,到2000年时已增长到2.2亿吨。经历再次下滑之后,继续发展并于2005年突破2.5亿吨大关。欧盟内部的钢铁贸易均不计算在这些数字以内,这是因为,从贸易商的观点看来,欧盟内部的贸易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贸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欧盟禁止任何针对联盟内部其他成员国出口的排外、歧视或实行反倾销程序。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问或其它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钢铁贸易量在成品钢材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950年的10%增加到1974年的18%,预计在200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6%。同时,国际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冷轧薄板、中厚板和管材是主打产品。而目前贸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半成品钢材,热轧薄板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两者均将冷轧薄板和中厚板远远甩在了身后。镀锌板也同样赶超了中厚板,并且在几年后还可能赶上冷轧薄板。长材类产品尽管仍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但其在整个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05年的大约五分之一。 全球贸易的预期结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今后五年中,无论是钢材贸易总量还是其在全球成品钢材产量中的份额都会持续增长。然而,正如随后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大型合并的形成以及钢铁企业在世界矿石丰富的区域建造大型半成品厂都将影响独立钢铁商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钢材生产商与客户间的直接贸易比例将增加;其次,在半成品交易中,企业内部转移将比通过国际交易所进行贸易出现更快速度的增长。 周期性波动多年来,无论是钢材生产还是贸易都未能稳定增长,而是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就钢材贸易而言,长期趋势的偏离有时会被过多的贸易事件放大,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钢材表观消费量和钢材贸易量也会受到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以及钢材使用部门的库存量的大幅波动的影响。无需多言,这些波动也会对主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钢材消费/生产趋势详解有些时候,全球钢材产量的趋势走向是迫于强大的结构变化的压力。这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五年发生过。主要成因是全球钢材消费的增长率猛然下跌并随后导致供应方面的严重混乱。这一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供应商必须适应经常性的需求停滞,这就强迫主要的钢材生产商,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艰难的改组。幸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五年中,全球钢材消费再次上扬,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神奇扩张。但是1998年,由于一些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经历了一次恐慌。那些国家用出口淹没了世界市场,引发了主要进口国的防御行为。 尽管如此,全球钢产量于1999年恢复增长,虽然没有能够超越两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平。2000年,产量创造了空前的纪录,随后两年中再次回落,这期间传统钢材生产区域的紧缩并未能抵消中国的快速增长。然而,在2002年后,全球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居首位。无人相信这一速度将会保持到2007/2008后,主要原因如下:(1)如果要提高国内市场价格并且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中国的消费必须与产量持平;(2)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资源出现紧张态势,而新资源的开发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消除所报道的8000万一1亿吨的低效产能,这一状况将被改变。 专题:印度钢材的未来一一消费、产出和贸易。即使全球钢材生产在以后五年中能保持2.5%一3%的适度增长速度,按历史标准计算,这也是有力的增长。这其中考虑了印度较快增长的钢材消费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该国过去六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钢材消费方面,印度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步伐。从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来,印度的钢材消费量从2510万吨上升到3450万吨。要在2012年达到预想的6000万吨,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有显著增长。即便达到这一目标,全部的增加量还是少于从这个世纪开始后每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量。此外,中国钢材消费的飞速增长极大地依赖于进口钢材。中国仍在进口高质量的薄板产品。相反,印度提高产量的长期雄伟计划中设想增加的产量中25%是用来出口的。 考虑到近来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印度拥有铁矿的钢材生产商完全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出口量。然而,铁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长期来说,发现新的铁矿将会破坏目前由于印度国内铁矿石矿藏的比较优势。另外,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样,从印度的钢材出口虽然上涨,但大部分局限于所谓的商品出口。要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还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额外资金投入。2005年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钢材生产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表明,高质量产品的溢价可以抵消要支付的膨胀的铁矿石、炼焦煤以及运费成本。 全球钢材需求及贸易,1999/2000—2004/2005 1999/2000年消费预测与实际消费的比较。如果我们回顾以往这些年所做的钢材市场预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再真实不过了。这些预测所犯的共同的严重错误是未能料想到中国需求和产出的巨大增长。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在其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全球以及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及国家未来五到六年的钢材消费预测。2000年秋公布的预测比当年的实际消费略低,与2001年的实际消费量持平,比2005年的实际消费量要少1.5亿吨。按区域来看,这一预测也低估了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曾预测2005年消费量(指的是钢材产品)将达到1.65亿吨,包含中国在内,但是,实际数字接近2.9亿吨,相差了1.25亿吨。 (2)2000年7月,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动态公司公布,2005年中国(以及北朝鲜)成品钢材的消费预计将达1.325亿吨。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说法,当时北朝鲜的钢材消费不足50万吨,这样计算可知中国的消费量为1.32亿吨,远低于国际钢铁协会给出的数字。这也再次表明,在对中国的预测上,自认为处于领先地位的观察家们离预测的目标差了很大一截。 展望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将尽量避免在对今后五年的全球消费的展望中涉及任何数字。我们的总体预测是全球钢材消费和产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要比近年来的速度放缓。另外,就钢材市场本身而言,仅观察趋势很难做一个五年的短期可靠预测。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的周期性,像之前指出的,这一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材使用者、分销商和服务中心库存的显著变动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波动的发生时间并不能被准确预知。 展望今后五年中,世界钢材贸易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增幅略大于3000万吨。然而,这一增长将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计算时不包括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贸易/消费比率将继续保持25%的水平,或者稍低于此水平,如果排除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 中国钢材贸易的世界影响力如前所述,中国钢材产能的迅速形成并没有导致泛滥其他钢材生产国市场的出口浪潮。尽管诸多带钢厂仍在建设中,中国薄板的出口于2004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又有进一步增加,这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薄板贸易仍有1500万吨的赤字,虽然2005年的赤字要低于2004年,并且只有2003年的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在扁平材方面的赤字并不能使这些产品的未来进口国放心。同样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标准输油管这一品种而言,美国生产商根据贸易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从中国的进口)的421.条款提出了贸易诉讼。然而,布什总统拒绝对这些进口强加配额,尽管这在贸易法案中是允许的。我们认为,中美之间热轧薄板价格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增加。 回顾以往数据,展望未来需求虽然我们并不能信心十足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得出市场的走向。具体包括近期发展、当前形势以及引起重大变化的任何因素。某些因素可以暗示市场的未来走向,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暗示这一走向对整体钢材贸易的未来特别是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商意味着什么。 因果关系链开始于需求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有很多,但只选择一个就够了。2004年到2005年间,需求奇高使得世界许多地区的钢材生产商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价格。钢材的高需求和高价格又使得采矿公司过度提高铁矿石和炼焦煤价格。然而,如果不是当时强大的钢材市场,任何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可能肯定的是,钢材生产商更愿意颠倒起因一结果的次序。在他们的声明中,总是将较高的钢材价格归因于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考虑是他们试图将价格在成本提高前提升,以将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商和采矿公司的巨额收入都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是由中国对钢材的无限需求促成的。 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变化 1997年的秋天,一些东南亚国家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钢材的消费。由于急需现金周转,他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迫于前苏联(多年来,前苏联国家致力于恢复其大型钢厂的产能)的钢材生产商的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样的市场也出现了。 美国钢铁产业合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联合钢铁企业已经处于财务不稳定的状态,原因包括来自大量在建短流程钢厂的激烈竞争以及许多与员工相关的障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的遗留成本,比如大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另外,运行费用也因为严格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大量的工作分类而增加。 1999年和2000年,受大量钢材的支撑,美国钢厂的产品成交量以及半成品钢材(由美国钢厂加工成成品钢材)的进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价格下降了,部分是由短流程钢厂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的。但总体而言,价格的下降是因为一些联合生产商——急需资金周转——开始互相挤压直到某些生产商被迫破产。同时,进口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填补了美国钢材需求和其国内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缺口。这与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没有关系。 详细提及这一案例的原因是因为破产为美国钢铁产业的合并中大量的合并以及成本的猛然下降创造了条件。成本的节省是有代价的,包括现在和以往钢铁产业工人的利益以及对破产钢铁企业将其未完成的职工养老金债务转移到的共同基金做出贡献的美国其他产业的利益。 产业合并如何帮助稳定价格?高需求和近来的产业合并是2004年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钢材生产商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关键因素。随后的那一年,新合并的钢铁产业设法防止价格在2005年中期疲软市场中急速下跌。对于由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卖出的产品,包括回火中厚板、大型材、硅板坯和某些管材产品,价格全年保持强劲。 钢材生产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钢材采购商的需求量。对钢材的需求很不稳定而且不可预知。即使是市场需求与供应量之间的微小差距都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在需求稳定时对市场投放额外的量将会使价格(和供应商的利润)大幅下跌。相反,在需求稳定时保留一些数量不投放市场会提高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收入。 库存能够缓冲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如果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错误判断了疲软市场的持续时间,他们就会惊慌并因为将库存投放市场而加剧价格的下滑。解决价格的重复不稳定的妙方就是高度的产业合并。当主要的生产商联合将综合销售量调整到市场的需求量水平,价格的不稳定性将被消除。这不仅要求高度的产业集中,而且是要求销售商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相互信任。 在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里,消费者对钢材有额外需求,保持价格稳定——甚至是保持稳步上升—一将不需要技巧和外交能力。但是稳定物价在市场低迷时期将不再稳定。在疲软的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商不仅需要由于需求的减少降低自己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留出一定额度便于边际生产者提高产量。并且,他们还需进一步减少销售量以补偿几个月前市场活跃时预订进口的延迟。困难在于所有销售商要根据需求的波动迅速调整总体供应量。 普遍的钢铁产业合并 如前所述,大型钢铁企业间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数量法则达到价格的稳定。在紧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损失惨重的价格变动以后,欧洲和美国的钢材生产商终于认识到,激烈的价格战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极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地区的有作为的企业家意识到想要控制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高度的产业集中(或合并)。 美国 由于沉重的社会成本、繁琐的工作制度以及来自短流程钢厂的有力竞争,几家联合公司走向了破产。一个国外的金融家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成功地以低价收购了破产公司的资产,并且通过摆脱大部分的社会义务和工会工作制度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成本。米塔尔(MittalSteel)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经营的钢铁厂,并且已经控制了位于芝加哥东部的内陆钢厂(InlandSteel)后来完全收购了由这位金融家组合的国际钢铁集团(ISG)的全部。同样地,美钢联(USS)与工会协商大幅降低成本。未组织工会的纽柯(Nucor)并购了一些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盖尔道(Gerdau),本部在巴西的一家大型长材和半成品钢材的生产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是两到三家主要生产商控制了美国钢铁输出总量中从热轧卷板到钢筋的每一种主要产品类别的75%到90%。 欧盟 不佳的市场条件和较低的利润率促使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主要扁平材生产企业合并组成了欧洲钢铁巨人阿赛洛(Arcelor)。在米塔尔(Mittal)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ISG)之前,阿赛洛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商。阿赛洛通过控制巴西长材公司BelgoMineira并于1998年收购半成品以及热轧卷材的大型生产商(图巴朗)CST和专业生产商Acesita,一举成为巴西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在德国,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一些先前由联合公司控制的法国和德国长材生产商被卖给意大利的短流程钢厂,其他卖给了米塔尔(Mittal)。 其他地区 日本和巴西也发生了大型的并购,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主导扁平材市场的大型钢材生产商。许多东欧国家的钢铁产业被国外商家收购,以米塔尔(Mittal)为首,还包括美钢联(USS),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在大部分的长材市场上,包括型材和铁轨,日本、欧盟和巴西的产业都出现了同样的集中化。前面提及的巴西Gerdau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的长材厂,还包括加拿大、南美和欧盟的长材厂。目前,长材主要由短流程钢厂生产。发达国家的大部分联合钢厂(除了米塔尔)撤销了长材生产部门,专门生产高质量板材。在巴西,阿塞洛一家控制了扁平材和长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际合并和财团 在历史上,钢铁生产被认为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跨国界的钢铁投资、收购和合并仍然是外国钢材生产商和投资者的禁忌。然而,也有例外。85年前,卢森堡的Arbed投资了巴西MinasGerais州的一个钢铁厂,生产线材和盘条。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管材专家Mannesmann在同一个州建造了一个钢管厂,意大利的得兴(Techint)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建造了无缝管和焊管厂。随后的10年中,德国短流程的先驱WillyKorf在巴西、美国和特立尼达岛修建了短流程钢厂的同时,新日铁(NipponSteel)和川崎在巴西投资了联合钢铁企业。印度的L.Mittal于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一家钢铁厂,并于20世纪80年代收购了WillyKorf建于特立尼达岛的Iscott线材厂。这就是收购热的开始,并最终使得米塔尔(Mittal)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亚洲、非洲、欧洲(西欧和东欧)和北美都有附属钢厂。20世纪90年代,得兴将总部迁至阿根廷,控制了意大利钢管制造商Dalmine,在巴西、加拿大、日本、罗马尼亚以及委内瑞拉收购或修建了钢管制造厂。近些年来,得兴成立了Ternium财团,它是由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中型钢厂联合组成的。该公司还购买了一些钢铁厂和钢铁设备制造商。 本年度,阿赛洛其在巴西的收购前面已讨论过,在对加拿大联合生产商多发斯科(Dofasco)投标中战胜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竞标成功。这家加拿大公司年产能达到500万吨,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控制着几家大型铁矿。阿赛洛本身成为米塔尔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果成功,米塔尔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亿吨钢铁生产商。阿赛洛的一些意大利大客户已经提出他们的焦虑,并购一旦成功,他们将再也享受不到阿赛洛的长期合同的可靠性以及研发支持。米塔尔以其现货市场交易以及突然的价格变化闻名。对米塔尔而言,这次并购将要求其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但钢铁产业中有谁认为这家公司经不起挑战?好象不多。 亿吨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稳定全球出口价格还很难预测。国际市场上定价一直以来都极富竞争性,主要归因于甩掉暂时国内盈余的“机会主义”钢铁生产商的不断进入。这些企业必须与“专注的”出口商分别开,后者是指传统的西欧和日本企业,他们保持着全球供应商的永久地位。一些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国家也加入进来,成为“1/2或3/4专注的”出口商,这一比例要看国内需求的强势。 海外钢铁投资的另一特征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欧洲生产商建议将钢铁生产的"热端"转移到钢铁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后来全球钢铁消费的减速将这些建议划上了句号,只有一个除外,即在巴西图巴朗建造一家联合板坯厂一一由日本川崎、意大利Finsider和巴西政府的Siderbras组成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的名称为CST(在Arcelor控制下)。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引发了在铁矿藏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和印度修建大规模板坯厂工程的热潮。韩国的Dongkuk、意大利的建厂商达涅利(Danieli)和巴西铁矿石生产商CVRD达成协议要在巴西北部的Ceará州修建一家以直接还原铁为基础的150万吨板坯厂。蒂森克虏伯也承诺要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个深海港口修建一家400万吨的板坯厂。浦项、米塔尔和塔塔也宣布将在印度一些省份修建在1000万一1200万吨范围内的更大的工程。 中国目前粗钢的产量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扩大后的欧盟(25个成员国)的近两倍。不幸的是,2005年产量似乎超过了需求。由于中国是世界剩余的少数几个由供求关系决定钢铁定价的地区之一,所以国内价格垂直下跌(至少到2005年秋天),利润率也陡降,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变为负数。 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另一问题是工厂位置、年代以及规模的不平衡。生产力过剩的区域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以及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同时,快速工业化的东南部,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钢铁制造的生产力。不足。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系统不能满足扩张的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钢铁企业不得不选择花费更高的卡车运输,这加重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这不仅仅是将钢铁产品运送给较远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如何将原材料(铁矿石、炼焦煤和废料)从中国的生产地或港口拖运。运输量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运输体系目前的紧张态势。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虑到中国出现的一些合并,再参考世界范围内合并的等级和公司的规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合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些并购已经是跨省的,这是合并过程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省级政府似乎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权限内可以更直接地控制钢材生产商的作为,并利用其法律和政治影响推动或阻挠公司的计划。 然而,这看起来又似乎合乎道理,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找出解决的办法。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可能就是缓解过去五年里一直占主导的扩张再扩张的紧张状态。在这段缓冲时间内,效率高的企业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收入,而效益差的企业会被否定并逐渐失去财政支持,甚至是省政府的支持。生存下来的企业迟早会观察到稳定的价格对收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些企业将不愿再通过攻击本国市场的竞争者来将自己的销售额最大化。如果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报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尤其是当两到三个竞争者结成报复联盟。这种方式可以允许20个大公司并存。他们仍然会竞争客户,但不会再像强盗似地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 同时,市场上剩余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也推动经营者进行加工程序和产品的创新。外商投资的中国钢材生产商以及以协助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参股形式都可以作为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持中国钢铁工业的持久活力,而不至于变得僵化,毕竟这是由三到四个大型企业长期控制市场后不可摆脱的命运。无疑,高度的产业合并也有缺点,包括决策的官僚主义,对变化的市场条件反应速度慢,也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只需要观察电子产品巨人西门子、索尼和东芝在日新月异的消费产品市场上与弱小但灵活的对手竞争时表现的无力就可以明白。 欧盟和美国稳定钢铁价格的实践 将销售者看成一个集体,价格永远优先于数量。所以,主要的销售商之间发扬集体精神是很重要的。美国和欧盟的主要钢材生产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是否在市场下滑时能齐心协力保持价格不下跌还不得而知。 欧盟的价格规则由于2004年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受到了影响。目前美钢联、米塔尔和俄罗斯钢铁公司都加入了薄板和中厚板产品的定价过程,结果便不如扩大前明朗,那时四个大生产商控制了大部分的扁平材销售。长材市场也一样,欧盟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公司要比美国市场上多。欧盟的多数钢材产品售价比美国的低。 美国也同样面临在市场疲软时保持价格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附加费征收体系的不一致。联合和未联合的薄板生产商采用不同的价格计算原理,最后结果往往不匹配。因此,2005年中期板坯价格的陡降就导致热轧卷材的价格猛跌,虽然板坯价格主要是影响短流程钢厂的成本。不过,某些产品线如剪切板和大型材,两到三个生产商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多数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是中国价格的两倍高的水平。 这一高于国际水平的高价引起大家的质疑,钢铁工业的合并对一国的钢铁使用部门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比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是不是将价格推得太高,对美国制造业的某些部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呢?难道美国钢铁生产商眼光短浅,只看到了下一季度的利润吗?难道他们常常提及的对服务于客户的完美“供应链”的关注只是充当大会和公共演讲内容的空泛言辞? 针对2004年对高扬的钢材价格的种种抱怨,美国钢材生产商给出的一种慷慨激昂的回应是钢铁购买者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商的损失基础上享受了低价格,现在应该由生产商来享受这种优待了,购买者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种回应提到了钢铁使用者的警告,说他们的客户拒绝接受高价格并威胁要从钢铁价格相对合理的国家购买钢铁产品。美国的钢铁生产商表示很同情使用钢铁的厂商输给国外竞争者造成的商业损失,但却将这损失归罪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竞争。他们宣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外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所给的补贴以及对货币的操控。 幸好,2003年末201条款取消后,美国总统办公室并未答应钢铁工业要求增加贸易干涉的请求。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保护主义,所以并不能保证总统会在长时间内,甚至是下一个五年内不愿更多地保护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出口商应该充分考虑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背景,不要突然问大量出口,以免打破自由贸易的脆弱安宁。 这些评论并不是想要警告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能放松对美国保护主义的警惕。这一领域与政治和传统是相关联的。对美国钢铁贸易的预测应该不仅仅限于趋势走向和周期性变化。还应该判断将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政治力量的强弱。就像在中国,对贸易的政治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任何想要成功的出口商都是非常必要的。 。

    聚焦

  • 贯彻总理指示精神 制止出口改良土焦

      8.建议稳定出口焦炭货源为了稳定出口焦炭货源和支持大型焦化厂出口焦炭,建议将配额许可证发给或“戴帽”下达给有出口权的大型焦化厂,这将会促进焦炭贸易顺利发展如:上海市的宝钢集团、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北京市的北京焦化厂;天津市的天津第二煤气厂、天津第三煤气厂;河北省的石家庄焦化厂;山西省的山西焦化集团公司、山西美锦煤炭气化公司、太原化工集团公司、山西安泰集团公司等   综上所述,禁止改良土焦出口,一是有利于国家出口焦炭价格不受冲击;二是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优质炼焦煤;四是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

    炉料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