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播報
北京硅鋼薄板價格快訊
- 2025-01-27 08:51
-
1月27日天津無取向硅鋼價格暫穩,寶鋼800報5350,武鋼800報5100,首鋼800報4800,鞍鋼800報4650,本鋼800報4620,赤峰遠聯報4250。(元/噸)
- 2025-01-27 08:51
-
1月27日太原無取向硅鋼價格暫穩,太鋼50TW350報6600元/噸,50TW600報5100元/噸,50TW800報5000元/噸,安鋼50AGW800報4650元/噸。
- 2025-01-27 08:48
-
1月27日上海無取向硅鋼價格暫穩,寶鋼470A報5450,武鋼600報5150,800為5050,首鋼報5050。
- 2025-01-27 08:48
-
1月27日廣州無取向硅鋼價格暫穩,20SW1500首9600,300武6700,600湛寶5080,800鞍4820。
- 2025-01-27 08:47
-
1月27日福州無取向硅鋼價格穩,寶鋼AHV1400報10450,湛寶800報5030,武鋼800報5130,沙鋼800報4710,新鋼800報4720。
北京硅鋼薄板價格
按綜合排序
市場行情 價格匯總
-
1月27日天津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51
-
1月27日太原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51
-
1月27日無錫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51
-
1月27日新余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50
-
1月27日上海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48
-
1月27日廣州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48
-
1月27日福州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47
-
1月27日廣州市場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取向硅鋼 2025-01-27 08:46
-
1月27日上海市場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取向硅鋼 2025-01-27 08:46
-
1月27日寧波市場無取向硅鋼價格行情
冷軋無取向硅鋼 2025-01-27 08:37
-
1月27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7 08:53
-
1月26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6 10:22
-
1月24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4 10:34
-
1月23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3 10:36
-
1月22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2 11:01
-
1月21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1 10:59
-
1月20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20 14:08
-
1月17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7 11:00
-
1月16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6 11:03
-
1月15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5 11:01
-
1月14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4 10:55
-
1月13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3 10:57
-
1月10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10 11:00
-
1月9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9 11:51
-
1月8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8 14:07
-
1月7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7 11:00
-
1月6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6 11:07
-
1月3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3 15:05
-
1月2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5-01-02 11:05
-
12月31日全國主要城市硅鋼價格匯總
2024-12-31 10:49
北京硅鋼薄板價格相關資訊
-
市場評述
-
鋼鐵工業供大于求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據有關資料介紹,到2005年底,我國鋼鐵生產能力達到了4.7億噸,在建能力是7000萬噸,擬建能力還有8000萬噸?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但是,究竟怎樣看待產能過剩的問題,又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加以解決,各界人士見仁見智,各抒己見,相信通過討論,集思廣益,會有助于問題的較好解決? 要高度重視鋼鐵工業產能過剩的嚴重性 讓我們回顧一下國際鋼鐵界的情況?21世紀初期,國際鋼鐵界為了解決當時產能過剩的問題,從2001年4月到2002年2月,由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主持,先后召開了3次國際鋼鐵業界峰會,包括中國在內的三十幾個產鋼國及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專門討論了壓縮生產設備能力問題,而當時世界鋼鐵設備利用率為77%,比去年的75%還多了2個百分點?但77%這一數字,竟然驚動了國際鋼鐵界的頂級人物,3次開會,商討對策,并最終達成了2005年前限產1億噸的協議?雖然以后由于情況變化使得這一協議失去了意義,但由此可見,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給全球鋼鐵界帶來的巨大影響?因此,面對中國鋼鐵工業規模的急劇擴張,我們絕不能等閑視之? 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來看“淘汰落后”的問題 產能已經過剩,我們該怎么辦?《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新政》)明確提出要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裝備?這個方向是完全正確的?據統計,列入這個范圍內的生產能力:煉鐵有1億噸?煉鋼有5500萬噸?軋鋼有8000萬噸?如果真能像一些媒體所說的那樣,在2007年以前全部淘汰,那當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恐怕這只能是一些人的主觀愿望罷了? 首先,是因為這條界線看似剛性,但真正要執行起來,就會出現相當大的彈性?你不是說淘汰300立米以下的高爐嗎?有些人就說,我的已經擴容了,是330立米的,這就不在淘汰范圍內了吧?也許企業提不出足夠的依據,但你也難以證明它就是在300立米以下?除非他自己覺得在市場競爭中活不下去了,恐怕就很難強制執行?再說,以裝備容積的大小來決定是否淘汰,也難以服人?像新興鑄管的高爐和轉爐是中鋼協重點統計企業中最小的設備,高爐還有200立米以下的,轉爐是22公稱噸的,但他們的許多指標在行業里是領先的,產品在市場上也是受歡迎的?當然,這樣的裝備不可能長命百歲,企業肯定也會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升級換代的,但至少目前沒有理由1要把他們“一刀切”地立即予以淘汰?因此,過多地寄希望于這些級別裝備的淘汰,甚至以為只要這些設備被淘汰了,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解決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就算是確定了哪些設備是真正屬于落后的范圍,也不是一聲令下,它們就從此銷聲匿跡?淘汰落后,我國已經有多次的實踐?上世紀八十年代,在1981年和1989年兩次國民經濟調整和治理整頓時,國家就要求一批小鋼鐵廠關停并轉;上世紀末國家對鋼鐵行業進行限產時,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了《通知》,轉發國家經貿委《關于清理整頓小鋼鐵廠的意見》,要求關停一批工藝裝備落后的小鋼廠?特別是1989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我國第一個產業政策,在明確提出要重點支持大中型煉鐵?煉鋼建設的同時,要求停止和嚴格限制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的建設以及某些產品的生產,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實際工作中也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指導作用?但為什么盡管中央三令五申,這些落后的產能卻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是這些裝備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而是在其背后隱藏著一場利益的博弈?一方代表國家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另一方則是代表著某些地方政府?有關企業以及部分客戶當前的現實利益,而幾次博弈的結果,往往是上不敵下,法不責眾,結果就出現“劣幣驅逐良幣”,至少是“良幣?劣幣并存”的情況?這次《新政》的發布,公開的聲音是一片叫好,而且已經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像鞍鋼?首鋼等特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淘汰了一批1000立米級的高爐?但歷史的經驗告誡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新政》的貫徹可以暢通無阻,實際上,一場新的博弈已經開始?因此,我們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同時,妥善地處理好各方的利益,通過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以及某些必要的法令,使《新政》能夠得到較好的落實?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認真地反思:我們過去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國情?有時良好的愿望之所以不能實現,問題就出在并不符合實際情況?拿熱軋硅鋼片來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大力宣傳冷軋硅鋼片的優越性,極力主張要淘汰熱軋硅鋼片的生產?以后,在1989年國家頒布的第一個產業政策中,把生產熱軋硅鋼片的主要軋機?二輥熱疊軋板機作為“停止或嚴格限制基本建設的產業?產品”;之后,國務院有關部門又多次發文,要求限期停止熱軋硅鋼片生產,淘汰落后的疊軋薄板工藝設備?現在限期早已過去,結果是不僅沒有淘汰,而且隨著冷軋硅鋼片產量的增長,熱軋硅鋼片的產量也在逐年上升,2000年上升到71萬噸,到去年已經突破了100萬噸?不是說熱軋硅鋼片的性能優于冷軋硅鋼片,但它的性價比還是受到很多方面的青睞,以此制成的中小規格的電機大量出口外銷,鋼廠?客戶以及終端用戶都從中受益?如果我們能夠生產出價格適宜?性能比較高的冷軋硅鋼片來,熱軋硅鋼片恐怕又是另一種下場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能不能通過新建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來淘汰落后?特別是在一些沿海深水港地區,目前都在緊鑼密鼓地積極籌劃新建大鋼廠?有的地方還承諾建設起了新的大廠,相應地淘汰本地區的落后產能?這當然也是件好事,特別是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大宗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從長遠講,這肯定是個方向?但是沿海地區都想這樣搞,那是不是又會陷入“合成謬誤”的窘境?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新建沿海大廠是否是當務之急?而且能夠有條件建沿海大廠的企業,恐怕本身并不屬于淘汰之列的“落后企業”?這些要被“淘汰”的老廠能夠這樣輕易地關閉?搬遷嗎?新廠建成了,當初承諾的諾言是不是當真會執行?而且即使真的關閉了,但增長的產能遠比關閉的要多,其結果只是在已經過剩的產能上再加上一大塊而已?因此,以新頂老,很可能引發新一輪更高水平的規模擴張? 分層次地淘汰落后和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相結合 淘汰落后原則不容動搖,態度必須堅決,但執行起來應該分幾個層次?首先是對那些既落后又違法的(特別是違反環保法和質量法的),必須毫不留情地堅決予以取締?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但實際上也是步履維艱?最典型的是所謂的“地條鋼”,這不僅是落后,而且可以說是禍國殃民?過去以為主要是銷售到農村建筑市場,但去年在媒體的報道中,揭露了天津的“地條鋼”,居然主要是銷售到北京?上海,有些建筑商就是在合格的建筑鋼材中摻進一部分這種不合格的鋼材,搭配使用?近幾年報刊上陸續有過報道,一些建筑物突然坍塌,釀成大禍,恐怕與此不無關系?但是,這樣的廠子,這樣的產品,在某些地區依然是紅紅火火?如果“地條鋼”的生產還可以依然通行無阻,那又怎樣去淘汰那些我們現在稱之為“落后”的產能呢?而“地條鋼”之所以取締不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由于有關部門利益不同,步伐難以一致,有的甚至暗中作梗?因此,在淘汰落后問題上單靠行業主管部門或某個業務部門是無能為力的,必須要使各級地方政府承擔起責任來,并納入到政績考核中去?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各有關部門,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只要堅定不移地抓下去,一定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其次,對那些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以及生產這類產品的裝備,只要它們能在市場中存活下來,就不是簡單地用行政命令加以限制可以徹底奏效的?當然,如果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企業,可以按環保法處理? 這里也有兩個層次的問題?一個方面是企業?大量產能的淘汰,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經濟損失問題和員工就業問題?因為這畢竟不是通過市場競爭自然出局的,必然會存在要不要補償的問題?上世紀末我國兩大行業的限產,紡織行業對銷毀的錠子,有一定的補貼,淘汰落后設備就比較順利(雖然,以后又死灰復燃),鋼鐵行業的“理智性限產”,一切由企業自行消化,阻力就大得多?國際上歐盟鋼鐵業上世紀90年代淘汰落后產能時,有關政府也是付出代價的?上面談到的國際鋼鐵界在2002年的那次限產,會上還一致通過新設立兩個專門工作機構,其中一個就負責研究解決壓縮產量后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包括提供補貼的數額和方式?方法等相應的政策措施?看來,壓縮產能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策配套措施,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因此,我國鋼鐵業的淘汰落后也需要針對不同情況,研究采取相應的措施,促使這一艱巨任務的盡快落實;另一個方面是當地政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對全國來說是落后的技術裝備,但在當地卻是GDP甚至財政收入的大戶,而且還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一下子要關停這些企業,矛盾的焦點首當其沖地集中到當地政府?因此,如果沒有恰當的政策措施,必然就會遇到來自這些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結成的利益共同體的各種形式的抵制,淘汰落后也就很難落到實處? 至于對那些在裝備規格上達不到《新政》規定的進入門檻,但各項指標先進?效益良好的企業,更不能以設備的大小作為標準來強令淘汰?在這些貌似“落后”?指標優異的企業,要引導他們更上一層樓? 第三,在淘汰落后的同時,對新增產能宏觀調控的力度不能放松?結合產業重組和北京的特殊情況,國家已經批準首鋼聯合唐鋼在沿海建設新的大型鋼廠?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提出了沿海建大廠的方案?當然,產業布局需要調整,新廠不是絕對不能建設,但是沒必要在產能已經大大超過需求的情況下,都爭先恐后地以調整布局之名去搶建新廠?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絕不是單純地花大錢建現代化的新廠?還要看到,“十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已經投入了6800多億元資金用于改造?擴建和新建,相當一部分產能已經屬于世界一流甚至領先水平,當前最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就是把這些企業真正辦成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為國際鋼鐵界和廣大用戶認可的世界一流企業,而不是馬上動手去建設新廠? 溫家寶總理最近對鋼鐵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很重要的指示?這就是要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質量,不能片面追求數量擴張;重在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強現有企業的改組改造,不能單純依靠鋪新攤子,上新項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不能靠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來實現增長?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我國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的根本轉變?這就是我們中國鋼鐵界需要為之奮斗的共同任務? 。
鋼材